主页 > imtoken官网版下载 > 机构喊话美联储加息势不可挡,预测国内“降息”来了

机构喊话美联储加息势不可挡,预测国内“降息”来了

imtoken官网版下载 2023-01-16 22:47:32

中国和美国的货币政策正朝着截然不同的方向发展。

2022年初,美联储利率会议纪要和鲍威尔讲话相继释放出重要信号。多家机构称,美联储加息势不可挡,今年可能加息3至4次。半年开始减表。

与此同时,国内稳增长政策吹响号角,市场“降息”预期升温。更多机构公开表示,本周和下周一是重要的“降息”窗口期。

美联储加息势不可挡?

信达证券宏观研究团队近日发布了题为《高通胀、低失业率与不可阻挡的美联储加息》的专题报告。报告认为,随着美国通胀加剧,美联储今年首次加息很可能提前至3月16日的FOMC(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)会议上,2022年加息次数将达到3次以上次。与此同时,美联储官员表示,资产负债表的步伐和规模将比上一轮更加激进。往往在初夏之前开始。

美国加息降息影响

“美联储3月进入加息周期是大概率事件。” 信达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谢云良表示,美联储可能在2022年3月、6月和12月加息0.25个百分点,首次加息的可能日期为2022年3月16日,此时锥度结束。

国际主要银行高盛也认为,美联储可能会在3月份开始加息。高盛最近的一份研究报告预测,美联储今年可能会在 3 月、6 月、9 月和 12 月四次加息。高盛还预测,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缩表可能会在 7 月开始。

芝商所的联邦基金利率期货显示,市场预计美联储在 3 月份加息的可能性接近 75%。到 6 月,两次或多次加息的可能性预计将接近 70%。

美联储的“鹰”声响亮

美国加息降息影响

就在一个多月前,市场还只是认为美联储可能会在今年晚些时候(例如第四季度)加息,而几乎没有讨论缩表的时间表。

在业内人士看来,市场对美联储加速收紧政策的预期突然飙升,不仅受美国通胀和就业形势变化的影响,也与近期美联储态度的转变有关。

美国最近公布的数据显示,该国失业率在2021年12月进一步下降至3.9%,已经低于4.6%的自然失业率。2021年12月美国最新CPI同比上涨7%。

在 2021 年 12 月的利率会议上,美联储宣布加速缩减利率,并暗示会更早、更快地加息。上周公布的会议纪要显示,美联储比市场认为的更“鹰派”。

美国加息降息影响

除了提早提速和加息外,美联储官员还讨论了政策正常化的关键举措——“缩表”。一些美联储官员表示,在美联储开始加息后尽早开始缩减资产负债表规模可能是合适的。

美国时间1月11日,美国参议院听证会正式批准鲍威尔连任美联储主席,提名美联储理事布雷纳德为副主席。

鲍威尔在这次听证会上再次暗示美国加息降息影响,美联储将在必要时多次加息,资产负债表将比以往更快、更早地收缩。对此,国泰君安固定收益研究团队评论称,美联储3月首次加息、7月开始缩表的可能性正在增加。

机构高喊美联储加息势不可挡,预言国内“降息”将至

美国加息降息影响

券商:近期是重要的“降息”窗口期

美国货币紧缩预期的进一步提升是否意味着我国的宽松空间将有限?上述国泰君安团队认为“并非如此”。

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围绕“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市场”,要求各方积极出台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。此后召开的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指出,要以稳定宏观经济为己任,主动出台有利于经济稳定的货币金融政策。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在2021年第四季度例行会议上表示,要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工具在数量和结构上的双重作用,更加积极有为.

不少机构认为,2022年国内货币政策不会跟随海外收紧。不仅如此,在“更积极、更有前景”的要求下,货币政策进一步边际宽松的概率更大。

美国加息降息影响

“近期是一个重要的‘降息’窗口期。” 浙商证券宏观研究团队1月12日发布的报告显示,1月初以来,DR007(银行间市场存款机构7天期债券回购利率)持续处于低位。在 2.1% 时,本周和下周一是重要的“降息”窗口。

团队认为此次降息可能采取以下两种形式之一:一是1月14日(本周五)进行7天逆回购降息5个基点,一是1月14日) 17(下周一))@>继续做本月到期的MLF并同步降息5个基点,进行14天逆回购同时降息5个基点,1月20日, LPR报价日,1年期和5年期LPR均下跌5个基点。二、如果本周不降息,1月17日进行7天和14天逆回购, MLF续签,三者利率下调5个基点。

该团队表示,如果 1 月降息失败,2 月中旬仍有降息窗口。

数据显示,截至11日,本月初以来的平均DR007为2.03%,较基准7天期央行逆回购利率低17个基点。

机构高喊美联储加息势不可挡,预言国内“降息”将至

目前,更多的海外央行正在着手或退出超宽松的货币政策。机构预计美国加息降息影响,2022年境外央行加息将“接二连三”,我国货币政策特征将更加突出。